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近日来,一则“国内馆藏文物腐蚀率超50%,仅5%经费用于文保”的 新闻颇引人关注,来自《北京晨报》的这则报道用颇具对比性的两个数字,呈现了当前文博事业的紧迫形势。报道中的数据信息来自,国家文物局为期三年的“全国 馆藏文物腐蚀损失专项调查”,该调查通过对“全国各地2803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1470余万件(组)馆藏文物”的调研显示,“目前全国共有 50.66%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。然而,目前用于博物馆藏品保护的经费却仅占博物馆业务经费的5%。”

乍一看,这个数字相当惊人,50.66%的馆藏文物相 当于1479万件藏品的半数,七百多万件展品,价值可能要连几十座城。而用于藏品保护的经费却相当有限。该报道固然是为了突出国内博物馆藏品保护现状的不 足与紧迫性,但在骇人听闻之余,却让这些文物的收藏方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,“虎兕出于柙,龟玉毁于椟中,是谁之过欤?”

国内馆藏文物腐蚀率超50%

国内馆藏文物腐蚀率超50%(资料图:铜车马,现藏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)

要回答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这个问题,却离不开关于 “文物腐蚀”的科普。让馆藏方难逃“暴殄天物”之难的“腐蚀”相当具有迷惑性。其实,只要是物品,时刻都在“腐蚀”,所以这个比例不是50%,甚至可以说 是100%。比如主要由丝蛋白构成的丝织品,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的纸张腐蚀率相当高;瓷器和金属相对较低,但由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“辐射”,其实也在时刻 “腐蚀”——只是肉眼看不出来。

来自北京鲁迅博物馆一篇题为“浅析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 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”《文物修复研究》(2009年第五期)的文章就非常具有代表性。作为收藏鲁迅先生遗物的博物馆,该馆所藏文物中纸质藏品占到 96.44%,在所有调查的1347件藏品中,纸张类藏品(轻度、中度、重度)腐蚀的占到63%以上(基本完好的仅占36.38%,大多为金属、竹木漆 器)其原因包括霉变、脆化、破损、灯光照射等几项。从这一具体的研究可以看出,这50%以上的腐蚀藏品并非情无可原,其数量也不再那么令人触目惊心,反而 更多感叹岁月无情。

看过了“文物腐蚀”的真相,对于该报道标题中的另一项 数字也就不会那么敏感了。对于一家正常运行的博物馆而言,其运行经费本身由多方面构成。参考国家财政部2013年6月颁布的《中央补助地方博物馆纪念馆免 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》的通知,免费开放的资金分配为:馆舍面积(占10%)、馆藏品数量(占15%)、地区因素(占15%)、经费保障水平(占 15%)、陈列展览(占15%)、观众(占15%)、科研成果(占15%)。这些分配组成大体构成了一家博物馆运行的主要支出方面。至于文保经费的份额应 该属于“馆藏品数量(占15%)”一栏,具体到每家博物馆可能各有起伏,5%大抵是个平均值。但很明显的是,并非其他方面挤占了文保经费,诚因对于一家研 究与展览、陈列并重的博物馆而言,兼顾统筹才是常态。而且各家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和门类各有不同,纺织类博物馆与陶瓷博物馆的文保压力并不可同日而语。各家 博物馆的文保经费需看百分比,更该观察绝对值。当然,也不能否认现在国内很多博物馆的保存条件的确不够理想,仍需改进。

不过,话也说回来,既然文物是人类文化创造的制品,就 难免存在新陈代谢,对于那些数量有限的物质文化藏品,固然需要尽力呵护,但无法抗拒岁月留下的痕迹,自然老化也在所难免。与其竭力使之永葆旧颜,不如利用 新技术(3D打印)、新方法(数码影像)使之成为人类共享的财富,世代流传。

http://www.guancha.cn/Zhang-Jingwei/2014_02_11_205026.shtml

发表时间:2014-02-11 09:29:07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张经纬

张经纬

37篇文章 8年前更新

简介:张经纬(1982~),人类学者,上海博物馆馆员,主要研究人类学、民族史、当代民族问题,关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新社会趋势。译有《石器时代经济学》、《伊隆戈人的猎头》、《远逝的天堂》、《二十世纪的四种神话理论》等多部人类学作品。文字散见于《南方都市报》、《东方早报》等刊物。

文章